{{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全站消費滿2,000折$500 滿3,000折$850(部分商品不適用)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By李芳瑜醫師
皮膚科醫師個個都是極重度的防曬控,那是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尤其到了夏天紫外線幾乎天天紫爆,影響所及不只曬黑而已,也會造成斑點、皺紋、鬆弛等更難纏的問題。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都已經擦了SPF50的高防曬係數防曬乳卻還是曬黑?其實這跟對防曬品不夠了解、以及一些認知誤區和使用錯誤有關。
防曬光選SPF還不夠,只防UVB漏掉曬黑大魔王
為什麼擦了SPF50防曬還會曬黑?其實想要做好防曬光看SPF是不夠的,因為它只是防護UVB的指標,而早期防曬產品都是以SPF來標示防曬能力,雖然可以延緩曬傷、曬紅的程度,卻沒有抵擋到UVA,而造成曬黑和曬老的主因卻是UVA。所以,如果挑防曬時只看SPF,防護是不夠全面的,當然還是會曬黑。因此,現在比較先進的產品都會標示UVA的防護能力,包括PA值、Boots Star Rating、Broad Spectrum等,都需要被考量進去才能得到全面的防護,比較不會曬黑。
紫外線可拆解成UVC、UVB、UVA三種波段,波長越短傷害力越強但穿透力越差。三個波段中UVC的波長最短,幾乎在臭氧層就被吸收掉,可以忽略不管,但南半球臭氧層有破洞,所以南半球的人暴露在紫外線中的危險較高。UVB屬於中間波段,它會穿透到表皮層,造成皮膚曬傷、曬紅。紫外線中的大魔王則是UVA,它的波長最長,會穿透表皮層深層和真皮層,破壞皮膚的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造成皺紋和老化。約有95%的UVA會到達地球表面,從波長來分又可細分為短波UVA(UVA2)、長波UVA(UVA1),很多防曬產品即使SPF係數非常高,但對360nm以上的UVA1防禦力若不夠,即會造成防曬漏洞。
5個防曬選擇重點,挑出最好的防曬產品
不會用照樣黑,最容易被曬的部位是……
想要更完整的保護力,除了選擇好的防曬產品外,使用方式也很重要。通常大家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使用量不夠,一般建議每平方公分要塗2mg的防曬乳,也就是全臉約需要10元硬幣大小的用量;另一個測量方法是半張臉約一個食指指節的用量;脖子部分至少塗到鎖骨部位,用量約為臉的一半;身體部分,手背很容易被忽略,偏偏手腳部位的斑特別難處理,打雷射除去後特別容易反黑,而手背有斑也很顯老。以我自己為例,只要出門一定會在手背厚厚塗一層,平常也把防曬乳像護手乳一樣的塗。特別提醒,小孩的皮膚尚未發育完全,抵抗力不如成人肌膚,也很容易曬傷,去戶外一定要擦防曬,尤其是脖子、膝蓋後面,都是極容易被忽略又易曬傷的部位。
其實,避免曬黑不能完全依賴防曬產品,早上10點到下午四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暴露在戶外,如果必須外出,撐傘、戴帽、太陽眼鏡都很重要,我自己只要出門除了會在臉、脖子、手背擦防曬,一定還會帶傘,比較困難的是帶小孩去公園玩時,為避免要抓小孩而來不及做防護,會戴上袖套防止手背曝曬。根據我觀察,現在還有個大防曬漏洞是,很多人以為戴口罩就可以不用擦防曬,結果曬出許多斑。口罩是沒有防曬係數的,它不像防曬產品有嚴格的把關認證,尤其是口罩上緣正是靠近顴骨部位,本來臉部最容易長斑的部位就是受光的鼻樑、顴骨,大家常誤以為口罩可以蓋住顴骨,所以防曬擦得少,很容易造成顴骨附近曬出斑來。
最後,還要提醒有化妝的女生,不要以為底妝有SPF就可以不要擦防曬,因為底妝用量不可能達到每平方公分2mg,這樣妝感會非常厚重,所以建議先擦防曬再畫個淡妝,才能既做好防曬又維持良好妝感。
相關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