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徐嘉琪醫師

 

炎炎夏日紫外線嚴重超標,要怎麼做好防曬,才能抵禦UVA與UVB、杜絕斑點和皺紋生成?明明擦了防曬,卻還是曬成黑木炭?
油膩、厚重的防曬,讓肌膚悶得喘不過氣、甚至泛白、致粉刺 ?來看看皮膚科醫師徐嘉琪醫師分享Pro級防曬心法,全面抵禦紫外線傷害!

 

防曬產品到底怎麼挑? SPF、PA、PPD到底要看什麼?    
紫外線主要分為UVA和UVB;UVB主要讓肌膚曬紅、曬傷,UVA則讓肌膚快速老化,曬出皺紋、斑點,從防曬外盒標示,帶大家認識這些防曬係數,針對不同使用時機選擇適合自己的防曬。

 

SPF:對UVB的防護力,不曬傷、不曬紅就看它!
SPF數值指防曬延緩曬紅、曬傷的能力,像是SPF50表示可延長被曬紅的時間50倍。
當然實際被曬紅的時間還是要看每個人的膚質和當下紫外線指數的強度。
如果是一般通勤上班族或短暫外出,可選擇防曬係數SPF30,若是長時間身處在戶外,或從事戶外活動,建議選擇SPF50的防曬產品。

 

PA:對UVA的防護力,不曬黑、不曬老要看它!
越多個+代表防止曬黑、曬老的能力越強,最多4個+。一般建議基本選擇PA+++,才能達到一定有效的防護力。

 

PPD:歐洲UVA防曬係數標示
PPD為產生持續24小時以上變黑現象需要多少時間的倍數比值,假設一般人10分鐘就會被曬黑,擦了PPD6的防曬乳後,它能把被曬黑的時間延長6倍變成60分鐘。
依據等級可分為PPD2~4輕度防護,PPD4~6中度防護,PPD6~8高度防護。

 

除了防曬係數 「3不」選防曬關鍵:不悶黏、不致痘、不致敏

雖然很多市面上的防曬多半擁有高防曬係數,但使用上卻無法避免厚重與黏膩感,有些具有潤色效果的防曬,因為添加人工色素,使用後反而容易造成毛孔堵塞,進而產生粉刺、痘痘等問題;另外,敏感性肌膚在使用了添加酒精、色素、香精的防曬品後,易引起肌膚敏感。建議在購買防曬產品前,除了實際靠櫃試用體驗外,也可參考防曬產品外盒的成分標示,選擇質地清爽、不悶、不泛白且不含酒精、人工色素的防曬產品,才不會造成肌膚負擔!

 

時下最夯的「寬頻防曬」到底是什麼?

紫外線波長越長,越難被阻擋,大部分防曬產品都可做到對抗UVB,但隨著防護波長越長,當到達一定的數值會突然急遽下降,而這個陡降的點被稱為臨界波長,臨界波長的數值代表防曬乳的防曬廣度,數值越大代表它對紫外線的防護範圍越大。而所謂的寬頻防曬,根據美國法規規定臨界波長需到達370nm才可標示寬頻防護(Broad Spectrum),所以要注意防曬能涵蓋紫外線的波長夠寬廣,這樣才能有效對抗UVB與UVA,防曬效果更佳,徹底預防曬黑、曬老。

 

 

物理性v.s化學性防曬 誰與爭鋒
防曬可分為物理性跟化學性。物理性質的防曬主要運用兩種成分,氧化鋅(Zinc oxide)與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除了這兩種之外其他都是化學性的防曬。物理性防曬成分活性較低,穩定性高、主要機制是在肌膚表面做遮蔽,所以對皮膚較敏感的人比較不會造成刺激,但缺點是使用上會覺得偏厚重或有泛白感;化學性防曬成分現在越來越進步,隨著成分研發的進步未必會比較刺激,且可以達到不錯的防曬效果;目前市面上的防曬產品,主要是物理加上化學成分,兩類互相搭配,兼顧不黏膩、清爽度高又可以達到寬頻防護的效能!

 

避曬+勤補擦防曬 才是真正不曬黑、不曬老的關鍵
很多人會覺得有擦防曬乳就是做好防曬,但其實最重要的根本還是「避曬」,早上10點到下午2、3點太陽很大的時候,盡量不要長時間在戶外活動。如有外出需求,除了擦防曬乳之外,薄長袖和帽子、陽傘是基本配備。除此之外,想要達到產品標示的係數效果,擦的量非常重要,建議全臉用量大約是食指從指尖到第一個指節。如果擔心潤色款顏色過重,可先選一個非潤色防曬整臉塗抹,然後再選一罐有潤色的防曬達到遮瑕或底妝效果,在有瑕疵或泛紅地方多補一下,讓臉部妝感看起來更自然。若平常有上妝的習慣,因肌膚容易出油或長時間待在室外,建議先用濕紙巾把底妝稍微推開,再補擦防曬後加上蜜粉定妝。如果少了先將底妝推開這一步,容易造成毛孔堵塞,進而生成粉刺、痘痘,後續妝容也不服貼。許多人為了補妝方便選擇使用防曬噴霧,但容易因噴灑不勻導致防曬效果較為有限,建議還是使用液、乳、或霜狀等塗抹式防曬效果較佳。